你的位置: 乐鱼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器乐绝技 雷琴拉戏(图)

2024-09-15 15:27:24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器乐绝技 雷琴拉戏(图)雷琴是一种年轻而独特的中国拉弦乐器,它是坠琴加长了琴杆,加大了琴筒,并在琴筒蒙上适当厚度的蟒皮,音色接近人声——

  时而像女声如泣如诉,时而如男腔铿锵顿挫,时而又如鸡鸣犬吠,除了雷琴恐怕没有乐器能够如此惟妙惟肖地表现声音的魅力。雷琴是一种少见的乐器,而会拉雷琴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天津市曲艺团78岁的雷琴表演艺术家宋东安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之一。5月28日,记者采访了他。

  提到雷琴,不能不提雷琴拉戏的创始人王殿玉。王殿玉8岁因病双目失明,9岁拜师学弹三弦,用坠琴演奏一些民歌和地方戏曲唱腔。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更逼真地模仿各种音响,他尝试着对坠琴进行改革。经过不断的实践,坠琴被加长了琴杆,加大了琴筒,并在琴筒蒙上适当厚度的蟒皮,一种音色接近人声的新型拉弦乐器就诞生了。1953年,王殿玉与赵玉斋、韩凤田、宋东安等商议,将这种乐器正式定名为“雷琴”。

  宋东安自幼爱好文艺,6岁起拜王殿玉为师学习雷琴演奏,凭着超人的勤奋和对音乐的天然敏锐性,将雷琴演奏得出神入化。“雷琴曲目非常丰富,戏曲唱段、中外名曲以及自然界各种音响、鸡鸣犬吠、人言鸟语、笙、管、唢呐、锣、鼓、号等,世间声音,无所不能。”说起雷琴,宋东安滔滔不绝。“主要是口传心授,在演奏技巧上有一定的难度和神秘感,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传承和质量。”

  今天,“雷琴拉戏”仍活跃在各地的舞台上。宋东安不仅继承了先师过人的基本技巧和模仿技能,还在演奏剧种、曲种及乐队的伴奏形式上有了新的拓展。他的演奏更偏重音乐情感及内心世界的刻画,他所编曲演奏的《农家乐》、《故乡欢歌》等,受到观众的好评。宋东安说,雷琴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与包容性,是任何一种乐器无法比拟的,更是无法言表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雷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07年6月,“雷琴拉戏”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今雷琴的们仍在孜孜不倦地为争取让雷琴拉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着。

  采访中,宋东安送给记者一本《王殿玉雷琴艺术暨宋东安曲作选》,他感慨地说:“雷琴是一种介于音乐和曲艺之间的独特器乐。它可以是器乐演奏,但还带有相声里‘学’及‘’的模仿痕迹。”现在宋东安演奏雷琴可以通过弓法、指法、弦法及力度的变化,将各种戏曲唱腔、民歌小调以及人的哭、笑、对话、各种动物的鸣叫、自然界中的音响模仿得惟妙惟肖,还能仿奏出笙、管、唢吶、提琴、小号、锣鼓等多种乐器的音响效果。现在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再多收一些徒弟,将恩师传授的雷琴技艺流传下去。

  新闻链接:雷琴又名“雷胡”,是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拉弦乐器,由我国著名民间艺人王殿玉在坠琴的基础上改革而成,它较坠琴音量大、音域宽、音色美,最早称之为“大弦子”、“大雷”。1953年王殿玉经与赵玉斋、韩凤田、宋东安等商议,正式将这种乐器定名为“雷琴”。今天,雷琴在天津已经有了第三、传人,宋东安也由此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雷琴拉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