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乐鱼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与打击乐“共振”

2024-07-17 08:17:15

  与打击乐“共振”打击乐舞台上久不见曾经叱咤乐界的打击乐演奏家范妮,她近年来更多地背对观众,出现在指挥台上。10月30日晚,指挥家范妮久违地“面对观众”,在北京音乐厅和她的朋友曲大卫、邵哈哈以及她的学生们一起带来题为“共振”的打击乐音乐会。不久前的10月27日,范妮执棒北京民族乐团上演了“国乐的摇摆”音乐会,当晚她客串了一把打击乐也赢得了听众的满堂彩,而这次,全场打击乐盛宴更是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据悉,这场音乐会是北京音乐厅“乐见古典”系列惟一一场以打击乐器为主角的演出。

  打击乐音乐会选曲永远是十分考验演奏家的,演奏家往往还要承担导演的工作,选曲如何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范妮做了细致的考量。当晚的音乐会可谓迭起、五味俱全。

  开场选择尼尔罗萨若的《欢迎》作为对观众热切的问候再合适不过了。这首作品创作于1988年的圣玛丽亚,是作曲家为庆祝儿子里卡多的出生而作。这首曲子从开始的安静平和发展到结尾的铿锵有力,使用了回旋变奏的形式写成。罗萨若是知名的打击乐作曲家、演奏家及教育家,他深谙打击乐的各类技巧,诠释此曲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音乐素养。

  这套音乐会中的作品包含各式各样的风格,听完如同进行了一场世界音乐的巡礼。阿斯托皮亚佐拉经典的《三首探戈》是阿根廷探戈风格,原为长笛和吉他而作,范妮和钢琴家曲大卫演出了其中第一首:轻松诙谐的旋律由节奏分明的打击乐呈现,闭目聆听仿佛置身于舞池中,随着旋律迈出随性自由的步伐。《西班牙》和《阿曼多的伦巴》两首曲子改编自格莱美爵士钢琴家、作曲家齐克科瑞亚的作品,用快速、稳定的桑巴式节奏提升了作品的张力,是爵士乐、钢琴和打击乐融合的标杆。伊万特里维诺的马林巴二重奏《追影》则受启发于摇滚曲调,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回忆到他与好友的一次公路旅行,好友播放的摇滚乐给了作曲家极大的创作灵感。

  除此以外,这场音乐会上琳琅满目的打击乐器也是一大看点,范妮表示:“音乐会把打击乐里面能用的乐器都用上了,比如马林巴琴、颤音琴、很多鼓类乐器,也有一个很特别的设计是用钢琴和打击乐结合在一起来演奏,希望把打击乐器能展示的全部展示给观众看。”在亚威叶阿瓦勒兹《沸腾的水》中,沙锤和电子音乐的结合再现了委内瑞拉平原的荒野风貌,这首可谓沙锤的高光时刻;《马林巴圣曲》则是键盘打击乐的经典曲目,作品将20世纪末非洲饥荒的衰落场面演绎到极致。近两个小时的演出,观众不仅领略到打击乐充满神性和灵性的声音,也从打击乐的角度见证了古典音乐多元的魅力。

  “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临了,希望带来一些火热的曲目给大家,让大家热闹一下。除了这些很热闹的曲目,也带来一些比较温柔的曲目,比如我自己的颤音琴独奏、马林巴独奏。平时打击乐给大家的感觉特别热闹,但其实大家不了解,打击乐也有温柔动听的一面。所以在曲目安排里加入了一些这样的曲目。除了打击乐重奏和打击乐独奏以外,还和我的朋友曲大卫一起,演奏几首我们改编的探戈,这是由颤音琴和钢琴来演奏的,曲目中间也有一些很巧妙的设计。”范妮介绍。

  上半场的,当属范妮与作曲家、钢琴家曲大卫一同演奏的齐克科瑞亚的《阿曼多的伦巴》。这是一首经典曲目,而有趣的是,两人在演出中来了个角色互换,只见范妮向曲大卫微微示意,然后自己坐在钢琴前演奏,而曲大卫则操起了琴槌敲起了颤音琴。范妮的父亲看完称赞曲大卫:“这小子有两下子,即兴敲还用的是双槌!”两位音乐家有趣的互动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即兴能力与高度的默契。范妮坦言:“我们两个基本没怎么合过,曲大卫从始至终都没碰过颤音琴,谁弹多久,谁什么时候进,都是舞台上的即兴!”

  不仅从曲目上,在与观众的互动上,范妮和她的“小伙伴们”也下足了功夫。范妮给每位观众买来了彩蛋打击乐中的“沙蛋”,在中场时请北京音乐厅的工作人员发给观众。“发沙蛋的前厅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我从来没见过音乐厅这么热闹过!”而殊不知,精彩背后更有惊险:做沙蛋的厂家在河北廊坊,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直到音乐会中场休息时才将沙蛋送到音乐厅。不仅如此,演出人员也经历了变动,可谓一波三折。

  全场音乐会,范妮不但要操心人员、乐器,更要演出独奏、组织排练重奏。范妮在排练过程中一丝不苟,对自己和学生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肯放过。“我在德国时学习到了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我德国的教授可以讲一个音应该怎样演奏能讲一个小时。”对待自己,范妮每天结束忙碌的排练、教学工作后,晚上十点钟把自己关起来练琴练到凌晨。笔者见到她时音乐会已经过去了五天,她手上练琴绽开的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音乐会的曲目风格多种多样,在问及如何纯正地把握风格时,范妮谈到两点:“其一是平常的积累,我们在大学时专门上了手鼓课,一晚上坐在教室就琢磨每一个动作怎么做最到位,现在能坐下来一晚上琢磨一个细节的机会太少了。另一方面,在舞台上要学会迅速切换,做到演完就忘,这样才能在音乐会中切换得游刃有余。”

  范妮是个重感情的人。“打击乐器不像其他一些独奏乐器,就是大家一起玩才好玩,所以我在安排的时候就想到一定要和大家一起。”正如音乐会的副标题“范妮和她的朋友们”,这场音乐会也是范妮和朋友们的大聚会。

  和曲大卫的相识是很传奇的。范妮和曲大卫是附中同学,但范妮上初一时曲大卫已经是高三,两人面熟但并不认识。2018年第19届大阪国际音乐比赛中,范妮拿了第一名,在大阪街头偶遇曲大卫,两人一见如故,自此成了莫逆。曲大卫那年参赛演奏的正是探戈作品,今天他们演的也是探戈。演出后,笔者见到了范妮和她的四个学生。她的几个学生也都技艺非凡,覃童鑫旅德十年,是范妮最早的学生之一,他和范妮在德国经常一起演出,两人可谓同甘共苦;施博闻是中国音乐学院西洋打击乐硕士在读,他大学本科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因为实在热爱打击乐,便退学重考了中国音乐学院的本科;施博闻擅长打谱,这次许多分谱都是他打谱完成的;解储瑜为了找范妮上课经常往返于沈阳、北京间,他今年毕业于德国不莱梅艺术大学打击乐硕士学位。学生们对她可谓“又爱又怕”私下里,范妮是学生们随和可亲的好朋友;排练中她却是个典型的“急性子”,容不得艺术上半点瑕疵,一个细节她经常会和学生们磨合几十遍,直到满意方才罢休。

  这种对细节的追求也来自范妮转型指挥后视角的变化。“一方面,做了指挥后,许多看问题的角度是从音乐出发的,而不单单从技术;另一方面,对于音乐的细节与品质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可惜现在练琴的时间确实不多,这种高要求也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苦恼。而无论如何,打击乐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次绝不是我作为打击乐演奏家的最后一场!”谈到转型与未来的发展,范妮十分坦诚。

  演出前一天是范妮的生日,演出过后,没有狂欢,范妮请学生们帮着自己收拾乐器,自己则赶回家中。放下鼓槌,夜深人静,打开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总谱,范妮还要准备第二天指挥排练的曲目。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