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乐鱼官网箜篌这种乐器曾经一度失传 宁波姑娘想将它传承下去
leyu乐鱼官网箜篌这种乐器曾经一度失传 宁波姑娘想将它传承下去长约1.7米,宽约1米,重百斤,74根弦,红棕色琴身,凤头琴首———箜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拨弦乐器,在甬城会弹的人还不多。“我就是想让更多的宁波人认识、了解这件传统乐器,将它传承下去。”在鄞州开设箜篌公益教学课才半年的陈莉娜信心十足,“现在已经有十多个正式学员了,绝大部分都是孩子。”
提到箜篌,相信很多市民都会一脸茫然:这是到底什么?陈莉娜说,她16岁跟父母说想学箜篌的时候,父母还反问:箜篌是什么东西,是不是用竹子做的?“要知道,在当年,全国会弹奏箜篌的不足百人。”
箜篌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在汉朝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的句子。它作为宫廷乐器,在唐朝受到贵族和文人雅士的追捧,在众多壁画、诗歌中都有描述。
“唐朝,箜篌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日本,据说当时的官船还是从我们宁波出发的呢。”陈莉娜说,如今,在日本奈良正仓院中,还保存着唐代箜篌残品。
很可惜,后来箜篌渐渐失传了。上世纪,几代中国音乐人开始努力恢复箜篌,直到七八十年代,制成了能真正进行演奏的现代箜篌。
“我弹奏的箜篌,是现代转调箜篌,内部设有机械装置,可通过脚踩底座的踏板来完成转调。音域更广、表现力更丰富,不仅能弹奏中国古典音乐,也很适合现代乐曲的演奏。”说完,陈莉娜当场给记者演奏了《春江花月夜》,以及流行歌曲《青花瓷》。
陈莉娜与箜篌结缘出自偶然。“我5岁开始学的是古筝,中学到杭州的艺校继续学习。16岁时,偶然参加一次演奏活动,看到了一件跟竖琴很像的乐器。当时,我试着拨了几下弦,音色非常好听。”陈莉娜说,当天回去后,她就去找了用箜篌弹奏的乐曲,反反复复听了好多遍,深深沉浸其中。
虽然对箜篌并不了解,陈莉娜的父母还是非常支持女儿的决定,在打听到沈阳音乐学院有一位资深箜篌教师后,便送女儿去学习。“之后的几年,我每个月至少一次去沈阳。越深入,越感受到箜篌的美。高考时,我报考了沈阳音乐学院的箜篌专业。”
陈莉娜说,一直以来,弹箜篌的人之所以少,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一种宫廷乐器,在民间适用得少;而更为实际的原因是,箜篌的造价不低,学习成本也相对高,“我刚回到宁波时,做过一些小调查,学习古筝、钢琴、小提琴的孩子很多,但问起箜篌,很多人都说不知道。”
这几年,随着制作技艺的提升,入门级、普通级的箜篌造价逐渐降低,而2014年的APEC第二十二次非正式会议期间,邀请外国的夫人欣赏箜篌表演,更让大众对箜篌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有了这样的好时机,也是时候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箜篌了。”抱着这种想法,从去年年底开始,陈莉娜和人合作在鄞州开了一家国学馆,并开设箜篌公益教学课。先公益传授,发现好苗子,再继续带下去。“别看箜篌弦很多,但它并不难学,有些幼儿园的孩子上6次课就能弹奏摇篮曲了。”
到目前为止,她的箜篌公益课、公益讲座已经开了几十次了,平均一周一到两次。“有部分人是想要认识一下箜篌这种乐器的,我就会安排讲座,从箜篌的历史、相关的故事开始讲起,并适当插入一些演奏,力求生动,让大家了解这种传统乐器。有些人在好奇之余,也兴起了学习箜篌的兴趣,我接下来也会安排公益课程,进行初步的教授。”
通过这些公益活动,陈莉娜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中学生,家长反映说孩子为了赶上晚上的公益课,居然改了拖拉的习惯,放学回家立即做作业,然后跑过去听箜篌;也有全职妈妈,从来没有音乐基础,但一次课都没落下过;还有一位幼儿园教师,自己学过钢琴,但基本功不太扎实,在了解箜篌后,重新燃起了学习音乐的……
“看到了这些学员的热情,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当初一个月一次跑去沈阳学箜篌日子。”陈莉娜说,“为了这个,公益活动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朱尹莹
长约1.7米,宽约1米,重百斤,74根弦,红棕色琴身,凤头琴首———箜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拨弦乐器,在甬城会弹的人还不多。“我就是想让更多的宁波人认识、了解这件传统乐器,将它传承下去。”在鄞州开设箜篌公益教学课才半年的陈莉娜信心十足,“现在已经有十多个正式学员了,绝大部分都是孩子。”
提到箜篌,相信很多市民都会一脸茫然:这是到底什么?陈莉娜说,她16岁跟父母说想学箜篌的时候,父母还反问:箜篌是什么东西,是不是用竹子做的?“要知道,在当年,全国会弹奏箜篌的不足百人。”
箜篌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在汉朝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的句子。它作为宫廷乐器,在唐朝受到贵族和文人雅士的追捧,在众多壁画、诗歌中都有描述。
“唐朝,箜篌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日本,据说当时的官船还是从我们宁波出发的呢。”陈莉娜说,如今,在日本奈良正仓院中,还保存着唐代箜篌残品。
很可惜,后来箜篌渐渐失传了。上世纪,几代中国音乐人开始努力恢复箜篌,直到七八十年代,制成了能真正进行演奏的现代箜篌。
“我弹奏的箜篌,是现代转调箜篌,内部设有机械装置,可通过脚踩底座的踏板来完成转调。音域更广、表现力更丰富,不仅能弹奏中国古典音乐,也很适合现代乐曲的演奏。”说完,陈莉娜当场给记者演奏了《春江花月夜》,以及流行歌曲《青花瓷》。
陈莉娜与箜篌结缘出自偶然。“我5岁开始学的是古筝,中学到杭州的艺校继续学习。16岁时,偶然参加一次演奏活动,看到了一件跟竖琴很像的乐器。当时,我试着拨了几下弦,音色非常好听。”陈莉娜说,当天回去后,她就去找了用箜篌弹奏的乐曲,反反复复听了好多遍,深深沉浸其中。
虽然对箜篌并不了解,陈莉娜的父母还是非常支持女儿的决定,在打听到沈阳音乐学院有一位资深箜篌教师后,便送女儿去学习。“之后的几年,我每个月至少一次去沈阳。越深入,越感受到箜篌的美。高考时,我报考了沈阳音乐学院的箜篌专业。”
陈莉娜说,一直以来,弹箜篌的人之所以少,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一种宫廷乐器,在民间适用得少;而更为实际的原因是,箜篌的造价不低,学习成本也相对高,“我刚回到宁波时,做过一些小调查,学习古筝、钢琴、小提琴的孩子很多,但问起箜篌,很多人都说不知道。”
这几年,随着制作技艺的提升,入门级、普通级的箜篌造价逐渐降低,而2014年的APEC第二十二次非正式会议期间,邀请外国的夫人欣赏箜篌表演,更让大众对箜篌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有了这样的好时机,也是时候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箜篌了。”抱着这种想法,从去年年底开始,陈莉娜和人合作在鄞州开了一家国学馆,并开设箜篌公益教学课。先公益传授,发现好苗子,再继续带下去。“别看箜篌弦很多,但它并不难学,有些幼儿园的孩子上6次课就能弹奏摇篮曲了。”
到目前为止,她的箜篌公益课、公益讲座已经开了几十次了,平均一周一到两次。“有部分人是想要认识一下箜篌这种乐器的,我就会安排讲座,从箜篌的历史、相关的故事开始讲起,并适当插入一些演奏,力求生动,让大家了解这种传统乐器。有些人在好奇之余,也兴起了学习箜篌的兴趣,我接下来也会安排公益课程,进行初步的教授。”
通过这些公益活动,陈莉娜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中学生,家长反映说孩子为了赶上晚上的公益课,居然改了拖拉的习惯,放学回家立即做作业,然后跑过去听箜篌;也有全职妈妈,从来没有音乐基础,但一次课都没落下过;还有一位幼儿园教师,自己学过钢琴,但基本功不太扎实,在了解箜篌后,重新燃起了学习音乐的……
“看到了这些学员的热情,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当初一个月一次跑去沈阳学箜篌日子。”陈莉娜说,“为了这个,公益活动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朱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