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乐鱼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leyu乐鱼官网敲击乐器的分类

2024-08-31 15:44:31

  leyu乐鱼官网敲击乐器的分类“方响”是我国古代很有艺术特色拜具有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它出自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的北周,后为隋、唐燕乐中常用的乐器。它通常由十六块晋板根据膏高顺序排列而成,用小铁褪或木褪敲击发音。

  宋陈《乐书》绘有方响图像,系由16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铜板(或铁板)组成,分上下两排以绳悬垂于特制木架上,以小铁锤敲击。其音律编次为:下排自左至右为黄钟、太簇、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无射;上排自右至左为应钟、黄钟之清、太簇之清、姑洗之清、仲吕之清、大吕、夷则、夹钟,十二律俱备,并附四清声(四个高八度音)。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方响曾有独奏乐曲《惜春》、《玉京春慢》和与筝、琵琶合奏的《令神曲》等。唐宋诗文中多有关于方响及其演奏技艺的描述,说明方响在唐宋时期曾盛行一时。宋以后使用渐少。明清时期仍用于宫廷雅乐中,在民间已失传。

  是一种可以调音的鼓乐器,由铜皮打造的盆状鼓身蒙上皮面,现今在管弦乐团中通常用是成对使用,五度音互相配合。

  它是由一组长短不同的硬木条组成,排成两列,和钢琴上的白键与黑键的关系相似,品质较佳的木琴在每个木条下均附装一支金属制的共鸣管以增加音量,演奏时用两支硬头锤轮流敲击,也可以同时握四支击出。木琴音色乾枯生硬、清脆,可以表达俏皮、轻快、詼谐之类的效果。

  全部金属棒均平放于架上,与简单式的木琴相似,铁条下无共鸣管,但声音极为清脆明亮,大部用於管弦乐团。这一型也有人称为钟琴。

  又称柔音木琴,是非洲及中南美洲的一种乐器,1895年由瓜地马拉的赫它多(S. Hurtado)改良,现今的马林巴琴是由厚度相同的木块及调好音高的管状金属共鸣器制成,以橡皮或毡质的木槌槌击演奏,音色温暖柔润。

  由十八根长短不同的圆形金属管垂直排列而成,用木槌敲击,可产生教堂钟声的音效,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的结尾用来模仿教堂钟声齐鸣的效果。

  敲击乐器是指敲打乐器本体而发出声音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敲击乐器的分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敲打而发出声音的乐器,故称为敲击乐器或打击乐器。分成有固定音高及无固定音高两种,前者如铁琴、木琴、定音鼓等,后者如铜鈸、三角铁、铃鼓、木鱼、响板等,偶而也会有你想像不到的东西也成了敲击乐器,如皮鞭、铁钻、齿轮器等。

  小鼓的特色是,其中一个鼓面装有弦线或钢丝等线状或波形线状响弦,敲击时可与鼓皮之震动而发出清脆的声音,在讲求节奏鲜明清晰的乐句中极有效果。

  打法很多,左手拿乐器以右手拳头敲打、用右手指细打、以左手摇动做出颤音等,主要是制造鼓声与铃声混合的效果,柴科夫斯基的《胡桃钳》组曲中的阿拉伯之舞有很好的效果。

  方响约始于南北朝的梁代(502~557)。《旧唐书·音乐志》载:“梁有铜磬,盖今方响之类。方响,以铁为之,修八寸,广二寸,圆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设业(业指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倚于架上,以代钟磬。”又据唐方干《新安殷明府家乐方响》:“葛溪铁片梨园调,耳底丁东十六声”;唐牛殳《方响歌》:“长短参差十六片,敲击宫商无不遍”。可知唐代方响由“圆上方下”、大小不一的十六块铁片组成,用于宫廷燕乐。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