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com乐鱼官网“帝女花”开四月天她让经典粤剧绽放青春容颜!
leyucom乐鱼官网“帝女花”开四月天她让经典粤剧绽放青春容颜!郑芳芳、沈铁梅、蔡浙飞、曾小敏、单雯、杨霞云、楼胜、李树建、韩再芬、余维刚、张馨月、郝士超、齐爱云
曾小敏,第28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专工闺门旦、刀马旦、花旦。
此次拍摄选用的是粤剧《帝女花》中最后一折“香夭”中长平公主与周世显殿前成婚时的凤冠霞帔造型。订婚时,国破人亡;新婚夜,生死鸳鸯。盛装背后是两人深情绵长,更是共赴生死的白头之约。
清道光十一年(1832 年),黄燮清创作了传奇《帝女花》,讲述了明末清初崇祯皇帝长女长平公主与驸马周世显的悲情爱情故事。1957年,香港著名粤剧剧作家唐涤生将其改编为粤剧,成为家喻户晓的粤剧经典。
长平公主在昭仁公主的陪同下,在乾清宫前连理树下选驸马,见到了太仆之子周世显。周世显以真诚、才学和潇洒的容貌赢得长平芳心相许,两人在含樟树下题诗以表心迹,共订百年之约,矢誓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突然战鼓大作,闯军李自成逼近城墙宫殿,明朝朝廷危在旦夕。崇祯帝见大势已去,赐周后及袁妃三尺红罗之后,命令长平上殿殉国。仓促之间昭仁公主为长平公主挡剑而亡。长平公主中剑倒地,侥幸逃过一死。崇祯亦在手刃众皇女后,自缢于煤山。
长平公主被周钟救回府中,在周钟女儿周瑞兰的细心照料下,伤势渐愈。周钟与儿子周宝伦共谋,欲向清廷投降,把长平献给清帝以换取厚禄,正巧被长平和瑞兰知晓。幸亏得到瑞兰和老尼姑的帮助,长平从此隐姓埋名,躲避在尼姑庵当中。
清帝得知后,勒令周钟威逼利诱他们一同返宫,以彰显清帝仁政。夫妻二人为求清帝善葬崇祯,释放皇弟,假装向清帝屈服,返回皇宫,在乾清宫前连理树下交拜,然后双双饮下砒霜,以身殉情为国。这时天上传来歌声,清帝和众人才知长平世显本是天庭的金童玉女,并已重返天庭。
《帝女花》借用引发历史转变的关键人物或者事件,通过明朝公主与驸马的悲剧故事,抒发黍离之叹,批判奸臣祸国、寇盗殃民。
2017年5月22日,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大剧院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经过角逐,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小敏凭着饰演粤剧《白蛇传·情》中的“白素贞”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无论是《帝女花》还是《白蛇传·情》,曾小敏的演绎都让人印象深刻。梅花香自苦寒来,曾小敏取得此成就,经历了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个漫长的磨砺过程,使曾小敏对粤剧艺术痴爱有加。曾小敏曾表示,每一个有含金量的奖项都得之不易,“梅花奖”更是对演员艺术水平的阶段性肯定;对于每一位“梅花奖”获得者,获奖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艺术上取得阶段性成绩后的再一次出发,“在新时代,‘梅花奖’赋予了我们更大的责任:那就是如何去推动剧种传承发展和保护。”
2019年,曾小敏成为广东粤剧院史上首位女院长。从喜欢粤剧到成为专业的粤剧演员,从传承粤剧的传承者到肩负“领队创新”的多元角色,对曾小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意味着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随着首部粤剧与网红网游结合的“市场爆款”粤剧《决战天策府》,首部打破戏曲电影票房纪录的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首次与说唱歌手Tizzy T谢锐韬跨界合作、红遍社交网络的改编歌曲《帝女花之“香夭”》,首次与香港艺人许靖韵合作改编《白蛇传·情》的主题曲《圆我的愿》等多个“首次创新”在潮流趋势中脱颖而出,曾小敏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此外,粤剧电影《谯国夫人》还获得第36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项。这些创新举措和新的成就使得粤剧吸引了大批青年观众的关注,他们从关注荧幕转向关注舞台演出,逐渐成为了粤剧的忠实粉丝。这一转变不仅为粤剧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艺术找到了新的传播途径。
曾小敏一直思考并探索粤剧更多的可能,身体力行的准则是“粤剧要守正创新,跟时代接轨”,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艺术生产的方向,挖掘传统,加入时代审美,让经典粤剧“青春呈现”;聚焦市场,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喜爱的作品。
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使用粤方言地区的城乡。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清代咸丰、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间杂以粤方言,逐渐形成粤剧。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广州方言,表演体系日趋完善,开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调,并改假声演唱为“平喉”演唱。
粤剧的传统剧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二度梅》《三官堂》等所谓“江湖十八本”,后又出现《黄花山》《西河会》《双结缘》等“新江湖十八本”和《苏武牧羊》《黛玉葬花》等“大排场十八本”。其他代表性剧目还有《白金龙》《火烧阿房宫》《平贵别窑》《宝莲灯》等。粤剧基本声腔为梆子、二簧,兼有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说唱、小曲杂调等。粤剧乐队最初由二弦、月琴、三弦、竹提琴、箫“五架头”组成,后又陆续吸收了其他一些新式乐器。
粤剧原有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十大行当,后精简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六类。粤剧表演带有质朴粗犷的特色,有单脚、滑索、运眼、小跳、拗腰等绝技。其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靶子、手桥、少林拳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都十分出色。粤剧化装简练,色彩浓艳,服装多采用广绣,精美华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粤剧广泛吸收广东音乐、广绣、牙雕、陶瓷、灰塑等地方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广府民系群落的地域文化传统,辐射范围遍及全球各地,在世界华人中具有极强的文化凝聚力。
2006年5月20日,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源 综合中国戏剧家协会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微博、 中国戏剧杂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广东粤剧院、MiniBAZAAR时尚芭莎电子刊抖音等相关报道